
文章插图
本篇 , 将会讲述《如何矩阵式打造IP和品牌》分为两部分:
- 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应该如何相互赋能
- 搭建相对稳态的IP矩阵的8大建议
1.内容大IP
顾名思义 , IP本身是内容的超级创作者 , 一般来说 , 这个人的典型特点就是个人品牌要强于公司品牌 。

文章插图
譬如你大概率会知道吴晓波 , 但你大概率是不知道巴九灵的 。巴九灵是吴晓波所属的公司品牌 。吴晓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内容大IP 。
还有前段时间“在抖音上卖了一个亿”的刘媛媛 , 刘媛媛大家都知道 , 但是她背后的媛创文化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 。
还有很多 , 像李佳琦、薇娅背后的公司你知道吗?试着猜一猜 。
大董在跑的模式也是这种 , 不过我只是跑商业模型 , 为公司的后面的业务做铺垫 。
这里想奉劝一些听到短视频、视频号是风口 , 就报课就自己开干的铁子两句:
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个人IP , 不是有了粉丝就能变现的 , 请慎入 。
对于内容大IP这种商业模式来说 , 优势就是可以更好地冷启动 , 传播性及可控性更强 。特别容易去做获客 , 一般来说IP是创始人 , 这个也有利于创始人去更好地控制公司 。而且如果没有太多的启动资金且不走融资路线 , 特别特别推荐你去通过内容大IP的方式来去起量 。
但是劣势也比较明显 。因为这种模式对于IP的依赖性极强 , 而且IP也是凡人肉身 , 会累、会出错、也会有生老病死的各种意外 。所以这样的公司一般来说 , 很难上市 , 也很难获得主流资本的认可 。
主要是风险系数太高了 。设想一下几十万股民买了市值几百亿的股票 , 但是因为IP生了一场大病 , 不能做做直播或者其他业务了 , 公司的营收骤减 , 估值腰斩 , 这种可能性太大了 。
2. 和“内容大IP”相对的一个概念 , 叫品牌小IP
顾名思义 , 品牌在前 , IP较小 。一般指的是公司品牌强于个人品牌 , 特别是公司品牌要给个人品牌导流的 。

文章插图
知道完美日记的人很多 , 但是只有一部分铁杆用户才知道小丸子 。
小丸子这个IP就是完美日记旗下的品牌小IP , 是因为完美日记是会通过投放给小丸子导流的 , 所以只有铁杆用户才知道小丸子 。
知道西贝莜面村的人很多 , 但是知道西贝店长的人其实不多 。
像品牌小IP的案例场景其实很多 , 大董一直所在的在线教育行业 , 每一位前台的销售和后端的班主任 , 学习顾问的人设 , 它们也都是品牌小IP 。
其优势的话 , 是不会单一依赖个人 , 公司可以很好去控制和规模化 , 抗风险能力非常强 。
完美日记如果没有丸子 , 也会有小美子 , 谁来当这个IP转化率都不会差太多 。
而劣势也相对明显 , 起量会比较慢也比较难 , 一般是用自有流量截流这种方式来起量的 。
自有流量截流 , 这个后面的引流篇讲到 , 5大引流场景 。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烧钱 , 做广告投放、租线下门店来为它们导流 。
像此前在线教育行业 , 在每个寒暑假各大头部企业都会花费将近几十个亿来砸市场 , 为这些“品牌小IP”们赋能 。
同时 , 也需要各种KOL来为它们站台 。可见 , 品牌小IP的势能也会相对低一些 。
OK , 那现在对于内容大IP以及品牌小IP的分类差异是不是清晰很多 。
其实简单来判断就是看谁为谁导流量了 , 这也是最显著的差异 。
二、内容大IP转型品牌小IP经典案例罗振宇 , 罗老师以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IP , 早期的《罗辑思维》相信很多铁子都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反复听过 。
后面 , 它果断转型 , 自己做了一个新品牌 , 得到 。
虽然说他早期也不断在给得到导流 , 但是他又聚集很多的新的IP , 把得到APP做成一个平台 , 而现在可能知道的人要比得到罗振宇的要更多 。因为有薛兆丰 , 吴军、刘润等等大IP也在为得到APP导流 。
得到前阵子还递交了上市的申请 。设想下 , 如果说罗振宇依然是之前的单一内容IP的模型 , 他想上市还是非常难的 。
而这种 , 相对来说更容易被资本所接受 , 因为大家认可的是得到这个品牌 。
我们拉齐了这两个概念之后 , 来讲本篇的重点 。
为了准备这一篇文章 , 我梳理了市面上典型的8种IP矩阵体系 , 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IP矩阵 。
而这8种当中的话 , 有4种是大董推荐的 , 有4种是我不推荐的矩阵模型 。
接下来一一来捋一遍 , 先说推荐的 , 如下图:
1. 推荐的四大IP矩阵体系

文章插图
第一种 , 叫创始人的IP+品牌+操盘手或助理IP , 注意后面的操盘手或助理IP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。
举个例子 , 像触电会的龚文祥和罗剑锋、波波来了的波波和罗会、生财有术的亦仁和鱼丸等等还有很多 。
这种模型非常稳 , 只要IP够努力、够勤奋、够自律 , 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可以走很久 。
第二种 , 叫创始人内容大IP+品牌+师徒IP 。

文章插图
来看个例子 , 郭德纲跟德云社弟子们、辛巴跟辛选家族、罗永浩跟众多的助播们 , 是非常典型的师徒IP矩阵模式 。一般来说 , 这种大IP都需要有非常非常非常高的势能 , 而且对于徒弟IP是会有比较强的管控 , 让徒弟持续为自己创造经济收益 。
这种模式能够持续的核心就是师傅要成为流量最多的那个 。
第三种 , 叫品牌+品牌小IP 。
上面讲到的一个例子 , 最典型的就是完美日记跟小丸子 。

文章插图
虽然说是小IP , 但真人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。
小丸子的朋友圈封面她是个真人 。真人和非真人 , 对于客户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, 不建议用非真人 。
最后一种 , 是品牌+品牌小IP群 。注意 , 这里是品牌小IP群 。
两个例子 , 禾葡兰和西贝 。

文章插图
禾葡兰每位技术顾问 , 西北的每家店的店长 , 他们都是一个品牌小IP , 而且很多微商团队 , 也是这样去设置IP矩阵的 。
OK , 以上就是我非常推荐的四种IP的体系 。这4种IP矩阵 , 也是比较稳态的 , 可以走得相对比较远 。
2. 不推荐的4大IP矩阵体系接下来 , 说下大董不推荐的4种IP矩阵的模型 。

文章插图
第一种 , 是双人或多人CP组合式的IP矩阵 。
这种组合 , 如果说是临时合作还好 , 但长期强绑定 , 这种矩阵表面上会相互去赋能 。但是在长期的磨合中 , IP极容易产生不和 。
不和包括理念的不合、流量分配的不和、利益分配的不和 。而任何一种不和 , 他都会带来很多的争执 , 最后导致合作破裂 。
大董和身边操盘手朋友经历很多这样的案例 , 所以我不推荐这种模式 。特别是那种势能相近的 , 更容易合作破裂 。
尤其娱乐圈 , 像很多乐队组合 , 比如花儿乐队跟大张伟、水木年华跟李健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。
近几年的大家比较了解的 , 李佳琦跟他的助理付鹏 。

文章插图
虽说是助理 , 但势能慢慢上去之后也单飞了 。所以现在看看李佳琦的直播间也没有一个能够经常露脸的助理了 , 铁子们仔细品味一下 。
所以双人或多人的内容IP可以短期合作 , 一起造势但是长期合作就算了吧 。
第二种不推荐的 , 是大品牌+员工内容大IP 。

文章插图
以前大董还觉得把自己员工变成IP多好 , 既能够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 , 又能够不断批量复制IP , 但吃过很多大瓜之后简直不要太怕 , 懂的都懂 。
因为你很难通过劳动协议去绑定住员工 。要不就做不起来 , 要么就是做起来之后单干 。
然后又会有人可能说 , 那能不能用更严格的协议来做绑定 。我觉得可以 , 但是长远来看 ,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。
所以你看为什么完美日记它不去打造一个像李佳琦这样的大网红做IP , 人家完全有这个能力跟资本 , 而在背后一定是有着更多的决策 , 而且是长期的决策考量 。
第三种 , 不推荐的矩阵叫大品牌+客服IP 。

文章插图
我相信 , 一直跟着大董文章连载的铁子 , 肯定秒懂 。
这么搞的话 , 要不就是微信号被删除 , 要不就是用户根本不搭理你或者是把你朋友圈屏蔽 , 完全就是浪费流量 。
【IP和品牌矩阵搭建指南,请转发给操盘手】很多现在的外卖店加完好友后 , 基本都是这样处理 。基本不沟通 , 只做活动预告和提醒 , 这种帐号我是看见一个删除一个 。
前几周还遇到一个咨询客户问到这个问题 , 但是老板不重视 。他觉得反正对他现在业务也没啥影响 , 被删除就被删除呗 。
还有一些大型电商公司也是这样 , 在这里就不提名字了 。
我们也要感谢这种大公司病 , 如果说没有这种病 , 哪还有我们小创业者什么机会哈~~
最后一种不推荐的矩阵叫 , 内容大IP+多品牌IP 。

文章插图
一般来说 , 内容大IP能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。如果说太多定位会混淆视听 。
就像我们提到雷军 , 那就是小米 。提到董明珠 , 就是格力 。乔布斯 , 就是苹果 。这种顶流IP , 也就做一件事情 。
当然 , 也有特例 。马斯克 , 他又做特斯拉 , 又做space X , 又做Neuralink , 但马斯克只有一个 , 如果你没他有钱、没他聪明、没他勤奋 , 大家还是专注做一件事 , 专注是有力量的 。
三、结语8大IP矩阵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人设定位 , 本篇文章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开篇那句话:
做内容大IP , 可以收获反哺自己很多 , 而且长期经营必然极具壁垒 , 并且也能够实现对业务有更强的控制 。所以很多操盘手都想过从幕后站到台前 。
但是第二句 , 一直以来内容大IP的模式可以很赚钱 , 但是不被资本认可 。这个也的确一个意外 , 一个可能的生老病死 , 然后投资人的钱就没了 , 谁能放心呢?
而且对于大IP来说 , 做内容、参加各种论坛、社交聚会 , 非常消耗脑力、体力以及精力 , 长期做还是比较心累的 。
很多赚够了钱的大IP , 慢慢地都退隐江湖了 。要么就是深藏功与名低调生活着 , 要么就是走向幕后 , 又去回到做公司操盘手了 。
像罗振宇 , 化作春泥 , 行成品牌 , 不失为是一种太好的归宿 。
譬如说北京大学、哈佛大学、西点军校 。他们也都是能够脱离肉身 , 脱离个人IP , 持续存活几百年 , 这可比一个人的寿命要长得太多了 。
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品牌 。
推荐阅读
- 简述改用PLC控制后如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
- 营销笔记 | 搭建品牌私域流量池我又可以了!
- 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区别是什么?无氧运动有哪些?无氧运动的注意事项?
- 苏宁和京东哪个更靠谱?京东便宜还是苏宁易购便宜?
- 一种全新衍射光栅的制作和加工方法
- 概述玻璃钢和柜式离心风机的原理与设计
- 德国高端品牌美兹将在中国上线,OLED电视售价20万元
- 深圳地铁“摩窗”展现未来感和科技感,可触控联网显示图像
- 风机按用途和加压的形式的分类
- 黄小米和白小米的区别